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实测,探讨如何通过提示语和技巧来降低AI写作的检测率。从改写提示语到搜索/fewshot提示语,再到神级提示语和邪修技巧,作者尝试了多种方法,最终发现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方法,可以将100% AI生成的内容降低到0%。
这两天央妈曝光AI代写论文黑工厂,
效果嘎嘎猛,一人一天写30篇论文,横跨法学、学前教育、计算机,年销量超4万单,
一天30篇论文什么概念?往少了算,一篇万字上下,或者有些是课题报告,5000字左右,
一天的产出量也达到了15到30万字,这能是手写的吗?
抛开字数,我更好奇的是他们怎么做的去重,除了一些专用工具外,光用提示语可以做到免费去重吗?
所以我跟Gemini-2.5-Pro、GPT4.5、Claude Sonnet 4.5和腾讯的朱雀AI检测助手一拍即合,
一起来完成这次的测试,实际上还有很多别的检测AI生成的工具,GPTZero、ZeroGPT、Turnitin、Originality、isgpt等等,用途也不一样。我这次主要是集中在中文领域的创意写作方面,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来个三连催更,我后面专门做一期英文和其他语种的。
这次前后整理了八种方法,涵盖4个改写提示语,2个搜索/fewshot提示语,1个神级提示语,还有一个邪修技巧,量大管饱,最后一种可以将100%AI生成降到0%,没有中间值,全是科技与狠活。
写作主题很简单
写一个500字片段,形容杭州天气热
看上去很基础吧,但是重复跑10次写出来的都被判100%AI,字数有限,我摘取片段
Gemini-2.5-Pro它说,
杭州的夏天,热得蛮不讲理。
清晨,太阳刚一露脸,就毫不吝啬地将灼热的光线泼洒下来,空气中便开始酝酿着一股黏腻的湿热。风不知道躲去了哪里,整座城市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巨大蒸笼。树上的知了声嘶力竭地嘶鸣着,那单调而持续的噪音仿佛是这酷暑的背景音乐,听得人心烦意乱。
确实一眼AI,没得洗,检测出来也是100%。
然后我找到了3个在小某书上很火的降重提示语,每个都说自己能降个70%到80%,帖子一眼看不到头。
先是第一个,
写一个500字片段,形容杭州天气热
写作时应避免使用“首先”、“其次”、“然后”这类生硬的过渡词,要让上下文的衔接显得自然流畅。同时,句式要富于变化,将简单句与复合句等长短句式错落有致地结合起来,这样能增加表达的深度与层次感,避免行文显得单调。
这样Gemini-2.5-Pro输出的结果是,
阳光不再是光线,而成了成亿万根刺眼的钢针,毫不留情地扎向大地。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泛着白光,仿佛过度曝光的相片,失去了真实的色彩。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,氤氲出扭曲的空气波纹,远处的保俶塔在波纹中微微晃动,显得不真切。此刻,整座城市最喧嚣的,是盘踞在每一棵梧桐树上的蝉。它们用尽全力嘶鸣,那高亢、单调、连成一片的声浪,是这酷暑唯一的背景音,听得人心烦意乱,却又无处可逃。
这次有进步了,少了点模版味,但又有几分矫情的感觉,有种我初高中背模版套模版的感觉,关键检测出来还是100%AI啊,再来再来,这次直接重构大法,
写一个500字片段,形容杭州天气热
请通过重构句子和段落的逻辑,确保思想的流畅性并且与原文有所区别。
这次Gemini-2.5-Pro它说,
杭州的暑热,来得并不张扬,它更像一场无声无息的围剿。
清晨,太阳还未完全挣脱天际线的束缚,一层黏稠的暖意便已弥漫开来,紧紧贴着皮肤。空气失去了流动的欲望,凝滞在柳树低垂的枝叶间,也凝固在西湖如镜的水面上。往日里清脆的鸟鸣,此刻仿佛被一层热气包裹,听起来有些发闷。走在石板路上,能感觉到昨夜未曾散尽的余温正从地底深处,源源不断地向上蒸腾。
好吧,看到第一句我就知道没戏。。。。
终于在我测了一个多小时后,可算有一个提示语能将100%AI降低到!
100%疑似AI,这是巨大的进步啊(狗头)
用的是下面这段,
写一个500字片段,形容杭州天气热
将以上文字重新修改,写作风格界于书面学术写作和口语描述之间,保证所有的句子都要有主语,不要用复杂的长难句,尽量用短句输出。替换掉所有的非日常词汇。
Gemini-2.5-Pro它说,
杭州的暑气有一种特别的感觉。它像一股力量,盖住了整个城市。这股热气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。它是从地面和湖水里慢慢冒出来的。最后,它把整个杭州都包裹了起来。
强烈的阳光改变了周围的景象。它让很多东西的颜色和边界都消失了。你看出去,常常是一片晃眼的白光。西湖的水面平静得没有波纹。它看起来就像一块反光的金属。远处的山也变得很模糊。它们在热空气里轻轻摇晃。
这时候我就知道光看别人的没用了,这就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,如果AI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有AI味的话,它就不会写AI味的东西了,所以我用了few-shot,为了避免被检测出来,我这次没用鲁迅,我用了影视飓风Tim以及村上春树的风格来写,
用影视飓风Tim的风格,写一个500字片段,形容杭州天气热
Gemini-2.5-Pro它说,
单纯的温度高,并不能完全定义杭州的“热”。就像我们评测显示器不能只看分辨率一样,必须引入另一个关键维度:湿度。杭州的夏天,空气湿度常年维持在80%以上。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这意味着空气的每一个立方厘米里,都挤满了蠢蠢欲动的水分子,它们会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,极大地阻碍你皮肤上汗液的蒸发。
这就带来了一个近乎无解的工程学难题:人体自带的这套精密被动散热系统,几乎完全失效。我们身体依靠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的核心机制,在杭州的高湿环境里,仿佛是被强行“浸泡”了,效率趋近于零。最终的结果,就是热量不断在体内累积,无法有效排出。你所感受到的,早已不是北方那种直接、痛快的“干烤”,而是一种粘稠、窒息的“湿蒸”。你的体感,就像一块被保鲜膜紧紧包裹、正在被低温慢煮的牛排,每一寸皮肤都在发出过热警告。
有点子影视飓风亿点点不一样的味道了,但是跨界还是有种水土不服的感觉,那么离谱的开场能躲过检测吗?
不能,不能,不能
我的表情很平静,实际上已经没招了,这时候我想到了留子来回翻译大法,同一段文字中英日翻西班牙,反正就各种语言来一遍。这三巨头还在C还在C。
用村上春树的风格,写一个500字片段,形容杭州天气热,再把日文翻译成英文,再把英文翻译成地道的中文
这次Gemini-2.5-Pro它说,
上午十点。在我的公寓房间里,世界已经开始化为液体。墙纸像放了很久的芝士,缓慢地融化,地板则逐渐变成一片黏稠的蜂蜜海洋。我心想。杭州的夏天,似乎能将现实本身转化成另一种物质。
窗外,蝉发了疯似地鸣叫。但那叫声听起来,却像来自遥远宇宙某个广播电台发送的、意义不明的信号。滋、滋、滋。仿佛有谁正用指甲刮搔着世界的录音带。我听着那声音,试图想起某本读过的小说里的一段文字,但思绪就像因高温而膨胀的气球,不知飞到哪里去了。
AI版村上春树还是被认出来了,检测依旧100%。那这时我就想,可不可以通过主动引入一些缺陷呢?我发动深度搜索,还真找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提示语,它不是改写,而是引入人工缺陷。
提示语F(修改自Tigris):
写一个500字片段,形容杭州天气热
用词与句式,70% 句子长度 < 18 词;偶尔插入 < 6 词的独立短句。每段至少包含一个具象细节(气味、手感、具体对象)。
叙事与结构,采用第一人称或“我/我们”叙述,加入个人小片段(真实或拟真)。不做完整封闭结论,最后一段留一点未决疑问。
语用特征,保留一两处自我否定或转折(“其实…但回头想想…”)。允许一两个轻微重复或改写,而不影响理解。
这版本的提示语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引入很多生活小细节,Gemini居然还知道了湖滨银泰,
Gemini-2.5-Pro它说,
我从湖滨银泰出来,一股混合着商场冷气、香水,地铁口热浪的气味扑面而来。头顶的太阳白得发亮,像是要把所有颜色都吸走。其实,我出门前还想着,今天穿短袖T恤应该还好,但回头想想,我错了。这根本就是桑拿天,湿气太重。汗珠还来不及蒸发,就先在皮肤上结成一层薄薄的、发痒的盐分,不舒服。
我站在路口等红灯。一辆公交车开过去,排气管里喷出的热气,带着一股铁锈和灰尘混杂的焦味。那个瞬间,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了。我掏出手机,屏幕热得烫手,根本没法看清楚导航。我瞥见旁边一位外卖小哥,他把湿毛巾搭在脖子上,毛巾的边缘都已经开始发干。他看着很平静,可我能看到他背后的T恤,整片都是深色的汗渍,像一幅地图。
这个我个人觉得细节挺到位的,但整合到一起就感觉还是透着点难受,不像人写,测下来就还是100%。
所以这时候应该有人忍不住问了,主包主包,到底什么方法可以从100%变到0%AI呢?
有的,我这个AI主理人还是找到了终极方法,方法相当朴素,
一共来回就3步,不用模型你记住:
去掉双引号,冒号,破折号,甚至极端点,把句号全部替换成逗号,甚至再离谱点,不要符号了,直接一句就是一行,怎么改怎么行,
这时候就会发现100%AI全部变成0%了,
那我这一下午测试下来算什么?
大抵算是小丑吧,我想,
果然写作这一块,我还是手写吧。。。
作者 / 卡尔
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【null】,微信公众号:【卡尔的AI沃茨】,原创/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 CC0 协议。
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