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206年,汉中。王刘邦选择了一个吉日,搭建道坛,举行了一个正式的仪式,宣布韩信为大将军。此时的韩信,曾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队仓库管理员,能够晋升为大将军,背后有两个人的推举:萧何和夏侯婴。
那一年,刘邦被项羽排挤,离开长安,驻守在川陕交界的汉中。刘邦虽然名义上被封为“汉中王”,但实际上就像是被发配到边疆。随着刘邦被冷落,许多将领心生退意,纷纷离开。在一次,刘邦打算召见丞相萧何,却得到答复说萧何也已经离开。其他人走了无所谓,但萧何可是刘邦最为信赖的重臣,没有他,刘邦怎能依靠?刘邦急忙派人追赶萧何。几天后,萧何终于回来了,刘邦又气又喜,责问道:“你跟了我这么多年,怎么也要见风使舵,想逃走?”萧何解释道:“我怎么会逃?我其实是去追一个逃跑的人,那个逃跑的人正是韩信。”刘邦听了,不禁一愣,心中顿时有些不信。萧何赶紧澄清:“大王,您误会了,虽然有些人离开了,但像韩信这样的人才,您不再找到第二个了。如果您只是想做个‘汉中王’,那他确实不重要;但如果想争天下,那他是唯一可以帮助您的人。大王必须重视他,给他大将军的职务,否则他是不会为您效力的。”
那么,韩信为何能够获得如此高度的评价呢?他曾只是一个贫困潦倒的青年,四处混饭吃,直到三年前,陈胜、吴广在大泽乡起义,呼喊着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”这声震天的呐喊让一大批民众觉醒,项梁也在其中起义。项梁家族底蕴深厚,凭借着良好的基础,迅速壮大了势力。韩信原本只是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小人物,加入项梁的军队,却并未受到重用,反而成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。直到项梁战死,韩信才归属了项羽麾下。然而,项羽并未重视韩信的才华,屡次忽视他的谋策,这让韩信感到失望,最终转投刘邦。
展开剩余48%在刘邦的军中,韩信被任命为仓库管理员,但由于一次军需仓库失火,韩信被判处死刑。然而,在执行判决时,韩信毫不畏惧地对负责行刑的夏侯婴说:“大王若有心争天下,怎么能杀掉我这样有勇有谋的壮士?”夏侯婴见此人言辞不凡,且气宇轩昂,便决定放他一马。经过一番交谈后,夏侯婴深感韩信的非凡之处,便将他推荐给了丞相萧何。
萧何与韩信深入交谈后,发现韩信的军事才能的确独步天下。若刘邦要与项羽一争天下,必得依赖韩信的才能。于是,萧何极力推荐韩信担任大将军。最终,刘邦采纳了萧何的意见,正式任命韩信为大将军。这一决定,也意味着楚汉之争的局势将发生巨大变化。
第二年,刘邦出兵函谷关,与项羽展开决战。虽然在彭城一战中刘邦惨败,但韩信及时带兵救援,力挽狂澜,成功挫败楚军的进攻,保住了刘邦的队伍。这一战之后,刘邦才彻底信服了韩信,认可了萧何对他的推崇。韩信的光辉时刻终于到来,他也为历史书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