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天气温再度回升,最高达到了34~35度,迟迟不走的暑热让不少人感觉身体不适,盼望着过节期间天气能凉爽一些。目前,天气预报显示上海节前有望降温,真正进入秋季。秋冬如何保养身体?当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如何科学养生保健?今天,“上观碰碰头·秋秋不睡午觉”直播间,曙光医院老年医学科崔松主任医师带来了许多“干货”。
可扫码回看
对于上海近几日再度返场的暑热,崔松表示,虽然现在中午体感仍然很闷热,但是早晚天气已经有些凉意,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晚多带一件衣服保暖,在高温时段注意防暑。他介绍,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,目前高温天属于温燥,可以用桑叶和杏仁泡茶喝,气温降下来后,将桑叶换成紫苏叶。此外,他建议中老年人在冬天不要洗澡洗得太勤快,一周用一次沐浴露,平时直接冲洗身体,还要记得抹护肤油或身体乳润燥,避免皮肤干痒。
谈到许多老年人喜欢盲目购买保健品的问题,崔松提醒,“有毛病的人要去看病吃药,吃保健品没用,健康的人可以吃,但是保健品一定是没有副作用的。”针对平时生活过于节俭的中老年群体,他表示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,而衰老正是一些疾病发作的最主要原因,难以避免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老年人有小毛病绝不能拖,要及时就诊。此外,保持定期体检也很重要。他举例说,肠癌在上海发病率较高,而90%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引起的,如果提前筛查出来就能预防。“做一次肠镜没问题的话,5-8年内都不用再做了。”针对另一类过度消费保健品的老年人群体,他指出保持心情愉悦、睡眠充足更有益于健康。
近年来,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逐渐提升。专家提及,幼年受教育程度较低、成长过程中社交少、中年有“三高”、老年有听力障碍的人群是高危人群。对此,他建议老年人保持丰富的社交生活,让视觉、听觉等感官接受良性刺激,吃药控制好基础疾病,避免中风、心梗等对情绪刺激较大的疾病。性格不同的老年人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,如喜欢运动的可以多做一些手部操,不爱动的可以做些数独、填字游戏等活跃大脑的训练。
“现在传染病越来越少了,营养又跟上去了,所以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。如果大家能做到吃饭七分饱、不暴饮暴食、控制好基础病,人的寿命还能再延长。”崔松说,高血压正成为阻碍人寿命变长的一大基础病。他指出,“没有症状不看病,没有症状不服药”是最大的一种误区,将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。而降压药并非要吃一辈子,如果能做到五个“一点点”——吃得淡一点、动得勤一点、睡得好一点、压力小一点、减得轻一点,就能减少药量甚至停药。
专家建议刚得高血压的患者在5-7天内多量多监测,做好详细记录,找到血压变高的规律。他表示一般第一次量血压数值都偏高,等几分钟后量第二次和第三次,再取平均值比较准。如果一次比一次量得高,说明有“血压焦虑”,应有意识减少一天中量血压的次数。此外,在不同季节,高血压药的用量也需要相应调整,“能去水上乐园了降压药可以少半粒,等到吃大闸蟹的时间再加回去半粒。”他强调,病人要基于自我监测做好基础病管理,咨询医生意见调整用药。
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